第一篇:特休的誕生記——為什麼會有特休?勞工如何取得特休? - 遠律國際法律事務所

 

法 律 知 識

 
 
勞資問題「特休」讓你找回 Work-Life Balance 的救星:老闆不能拒絕的帶薪假期秘笈!

「特休」讓你找回 Work-Life Balance 的救星:老闆不能拒絕的帶薪假期秘笈!

撰稿人:王櫻錚律師
 
 
前言
在這個講求「工作與生活平衡」(Work-Life Balance, WLB)的時代,你是否也覺得自己快被工作榨乾了?別擔心,法律為所有努力付出的勞工準備了一份超級大禮——「特別休假」(簡稱特休)!這不只是一般的假期,更是你重新充電、找回自我的黃金機會。今天,我們就用最輕鬆的方式,一起來了解特休的法律知識,讓你休得開心,休得有理!
 
 
第一篇:特休的誕生記——為什麼會有特休?勞工如何取得特休?
 
(情境對話)
A:「我快被工作榨乾了,什麼 WLB 都是騙人的,我根本沒時間休息…」 
B:「別傻了,你還有『特休』這張王牌沒用!這是法律保障的帶薪假期耶!」
A:「特休?我只知道那是年資很深的人才有的東西吧?」
B:「錯!現在只要做滿半年就有啦!」
 
1. 什麼是特休?
特休的存在,可不是老闆心血來潮給的福利,它可是《勞動基準法》明文規定的強制性權利。特休的立法目的是為了讓勞工在提供勞務一段時間後,能透過這段有薪休假消除疲倦、恢復勞動力,保障勞工休息的權益和人性尊嚴,有助於勞工的人格發展和社會文化生活。
 
依據《勞動基準法》第 38 條第 1 項規定,勞工在同一雇主或事業單位「繼續工作滿一定期間」,雇主就必須給予特別休假。這個「一定期間」指的是:
1. 繼續工作滿 6 個月以上 1 年未滿者: 3 日。
2. 繼續工作滿 1 年以上 2 年未滿者: 7 日。
3. 繼續工作滿 2 年以上 3 年未滿者: 10 日。
4. 繼續工作滿 3 年以上 5 年未滿者: 14 日。
5. 繼續工作滿 5 年以上 10 年未滿者: 15 日。
6. 繼續工作滿 10 年以上者: 每 1 年加給 1 日,最多加到 30 日為止。
請注意: 勞工一旦符合年資條件,特休權利就自動產生了!
 
2. 特休的天數計算、請休期間如何計算?
根據《勞動基準法施行細則》第24條,特休天數的計算制度可以由雇主與勞工共同約定,最常見的計算方式是週年制和曆年制。
 
(1) 週年制特休算法
從勞工「到職日」當天開始起算,只要工作累積滿6個月就可享有3天特休,滿1年則有7天特休,以此類推。
優點:對勞工而言,最容易計算和辨識公司是否遵守規定給予特休天數。
缺點:每個勞工的到職日期不同,人資部門需精準掌握所有員工的到職月數及相應的特休假天數,並以書面通知各個勞工,將會耗費大量時間,且管理上容易產生混亂。
舉例:B於2025年10月1日到職,在2026年3月31日已滿6個月,自2026年4月1日起就享有3天特休,但這3天必須在2026年9月30日前使用完畢。
因為從2026年10月1日起,B工作滿1年,就會有全新的7天休假可以使用,這7天假只需在2027年9月30日前休完,之後每年都是這種模式。
 
(2) 曆年制特休算法
歷年制特休是根據「一段固定的區間」來計算,並依勞工到職月份的比例換算特休天數。
優點:對人資來說非常方便,因為每位勞工的放假期間相同。
缺點:對勞工來說複雜許多,甚至會因為不了解或搞錯算法而引發勞資爭議。
舉例:
假設B在2025年7月1日到職,並於同年12月31日工作滿6個月,2026年1月1日起他可以享有3天的特休。然而,從2026年1月1日開始,是新的一個年度。但對B來說,他的年資只有滿6個月(2025年7月1日至12月31日)。
因此,從滿1年可享有7天特休的角度來看,B只能拿到7天的一半,即3.5天
這3.5天再加上原本滿6個月可以享有的3天特休天數,總共是6.5天。
也就是說用曆年制計算特休,在2026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共有6.5天的特休,剩下的3.5天則會被計入下個年度。
 
(3) 其他算法
除了週年制與曆年制之外,勞基法也允許雇主採用以下計算制度:
會計年度制、學年制、勞雇雙方自行約定年度算法
 
如果覺得這2種特休制度聽起來很複雜,其實勞動部提供了一個特別休假日數試算系統,可以讓您輕鬆一鍵計算出特休天數!
 
 
TOP